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迪尔说史 Author SOUL 迪尔中财所
本篇承接上期,主要介绍 1928-1937 年间在与工农红军作战期间国军阵亡、自尽、被俘后身亡或是被长期扣押的旅长、旅参谋长(或参谋主任),但不包括被俘后很快获释(或逃脱)或是因事故等非作战原因身亡的。令笔者苦恼的是,到了旅一级,其中的大部分人(特别是杂牌军系统的)的生平其他事迹都无从查找。
1、福建省防军第 2 混成旅旅长郭凤鸣
郭凤鸣,字岐山,1893 年出生于福建长汀,是由土匪改编的北洋福建陆军第 1 混成旅旅长郭锦堂的胞弟,在其哥手下先后任营长、团长。1924 年,郭锦堂因患感冒去世,郭凤鸣接手了其兄的部队,不久又投靠北伐军,其部先后被改编为独立 5 师、新编 2 师。南昌起义后,郭凤鸣趁机返回长汀老巢,其部扩大到 5000 余人,并得到了福建省主席杨树庄的承认。1929 年 3 月,撤出井冈山的红四军进入长汀境内,郭凤鸣亲自带兵迎战,结果很快被红军击溃,他本人也在战斗中被红军打死,终年 36 岁。
郭凤鸣
2、新编第 34 师独立旅旅长向子云
向子云,土家族人,1886 年出生于湖北永顺,27 岁时投身为匪,后接受湘军招安,不久又投靠湘西土著军阀陈渠珍。北伐战争初期,向子云曾接受贺龙招安,参与黔军的东征作战,马日事变后转向反动,抓捕了大量革命人士并趁机大发乱世财。1929 年 6 月,贺龙指挥的红四军攻克桑植县城,向子云自告奋勇向陈渠珍请令去攻打红军,结果在赤溪河战斗中被红军击溃,他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落水而死,终年 43 岁。
3、第 16 师 47 旅旅长戴斗垣
戴斗垣,字金门,1890 年出生于湖南凤凰,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袁护国战争,曾为湘西军阀陈渠珍手下旅长,1929 年投靠湖南军阀何键,被任命为第 16 师 47 旅。1930 年 8 月,戴斗垣率部追击从长沙外围假装撤退的红一方面军,结果遭到红一军团反扑并全军覆没,眼看兵败如山倒,戴斗垣不得不举枪自尽,终年 40 岁。
4、第 18 师 52 旅旅长王捷俊
王捷俊,字震寰,1891 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破落人家,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后被分配到湘军将领鲁涤平手下,从排长一直干到副师长,四一二事变后被提拔为第二军 4 师师长,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在 1930 年 12 月 31 日的龙冈战斗中,第 18 师 52、53 旅遭红军全歼,王捷俊脱去军官制服隐藏在被俘官兵中,在正要被释放的时候被一名平日里与他有矛盾的小兵检举出而被扣押,最终在师长张辉瓒被斩首后也丢了性命,终年 40 岁。
5、安徽警备第 2 旅旅长陈孝思
陈孝思,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北洋江苏陆军第四混成旅出身,后被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收编,陈调元任职安徽省主席后,陈孝思也就任其手下的省警备 2 旅旅长。1931 年 2 月,陈孝思在六安城门口遭卫兵阻拦查轿,于是当众教训了带班的第 46 师 138 旅 272 团 3 营连长魏孟贤,几天后魏连长即率领全营官兵发动起义,起义官兵很快攻破旅司令部,陈孝思也在战斗中被打死。
6、新编第 12 师 1 旅旅长侯镇华
侯镇华,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新编第 12 师 1 旅旅长。1931 年 3 月 2 日,鄂豫皖红四军一部突袭平汉铁路上的李家寨车站,并截获一列停靠在车站的运兵列车,搭乘军列押运新兵的侯镇华也被红军打死在列车上。
7、新编第 3 旅旅长徐德佐
徐德佐,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十军徐源泉部用中原大战中的西北军俘虏扩编的新编第 3 旅的旅长。1931 年 9 月 17 日,红三军 9 师北上寻找军主力时,顺势攻克湖北沙洋镇,歼灭了盘踞该地多年的新 3 旅,旅长徐德佐也在战斗中被打死。
8、第 54 师 160 旅旅长张鸾诏
张鸾诏,出生年月不详,河北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 1931 年 7 月的江西苏区第三次围剿中,第 47 师 141 旅在莲塘地区遭红军伏击,张鸾诏奉命指挥第 160 旅前去救援,结果走到半路上又被红军逮住,整个旅都被歼灭,张鸾诏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尸骨无存。
9、第 47 师 141 旅旅长谭子钧
谭子钧,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九军 47 师 141 旅旅长。在 1931 年 7 月的江西苏区第三次围剿中,第 47 师 141 旅奉命前出至莲塘地区搜索,结果遭红一方面军主力伏击,谭子钧虽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全军覆没,其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尸骨无存。
10、新编第 8 旅旅长王光宗
王光宗,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四川军阀部队新编第 8 旅旅长。1931 年 8 月,鄂豫皖红四军南征蕲黄广地区,并在曹家河地区击溃新 8 旅,王光宗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处决。
11、第 52 师 155 旅旅长王付乾
王付乾,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52 师 155 旅旅长。在 1931 年 9 月江西苏区第三次围剿的吉安方石岭战斗中,第 52 师遭红一方面军主力伏击,王付乾也在混战中被打死。
12、兴安警备旅旅长刘正增中财所
刘正增,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兴安警备旅旅长。1931 年 12 月,刘正增率部 3000 余人进犯房县苏区,结果遭红军实施斩首行动攻破旅部,其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处决。
13、第 4 师 12 旅旅长张联华
张联华,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经其同学徐庭瑶引荐,得以混入蒋军黄埔嫡系部队,任第 4 师 12 旅旅长。1932 年 1 月,张联华奉命率部驰援被红军包围的湖北应城,结果在龙王集地区遭红三军 9 师伏击,所部大部分被歼灭,张联华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处决。
14、第 48 师 144 旅旅长韩昌俊
韩昌俊,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奉系北洋军徐源泉部出身,二次北伐中随徐源泉接受蒋军收编,任第 48 师 144 旅旅长。1932 年 3 月,第 144 旅在湖北文家墩被红三军 9 师歼灭,韩昌俊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处决。
15、第 46 师 136 旅旅长王藩庆
王藩庆,字北屏,1895 年出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后在北洋军将领陈调元部下干活,后又跟随其投靠蒋军,任第 46 师 138 旅旅长。在 1932 年 3 月的苏家埠战役中,王藩庆奉命坚守安徽苏家埠镇,在红四方面军 40 多天的围困下,最终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但在正式投降的时候,王藩庆突然又反悔当场翻脸,结果在混战中中弹身亡,终年 37 岁。
16、第 46 师 138 旅旅长刘玉林
刘玉林,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46 师 136 旅旅长。在 1932 年 3 月的苏家埠战役中,与第 138 旅旅长王藩庆一起被迫向红军缴械投降,成为俘虏后不久被处决。
17、第 76 师 227 旅旅长李万林
李万林,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原为豫西地方将领张治公部下,中原大战后被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收编,任第 76 师 227 旅旅长。在 1932 年 6 月的潢光战役中,第 227 旅盘踞的仁和集遭红四方面军围困,李万林亲率两个团企图突围,结果被红军歼灭,其本人被俘后不久被处决。
18、第 21 军 4 师 11 旅参谋长夏文烈
夏文烈,出生年月不详、四川人。1932 年 6 月,川军刘湘部第 21 军派兵参加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围剿,在湖北新老口地区与红三军激战,并在红军反扑下全面溃退,时任第 4 师 11 旅参谋长的夏文烈在败退途中落水而死。
19、第 45 师 133 旅旅长李玉山
李玉山,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45 师戴民权部的第 133 旅旅长,1932 年 9 月 1 日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围剿中被红军击毙,现行出版的工农红军战史中未记录相关战绩。
20、第 5 师 13 旅旅长周士达
周士达,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赣系第 5 师 13 旅旅长。在 1933 年 1 月的江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黄狮渡战斗中,第 13 旅被红军大部歼灭,周士达被俘后经公审被处决。
21、第 59 师 175 旅旅长杨德良
杨德良,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潮州分校),蒋军将领陈诚手下嫡系军官,后被调入由川军赖心辉部改编的第 59 师,任第 175 旅旅长。在 1933 年 2 月 26 日江西苏区第四次围剿的黄陂战斗中,第 59 师遭红军主力伏击,杨德良在战斗中因伤重不治而身亡。
22、第 13 师 38 旅参谋主任黄承谟
黄承谟,1901 年出生于福建上杭一富农家庭,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后被调至鄂系第 13 师万耀煌部任第 39 旅参谋主任。在 1933 年 4 月 15 日的潘家河战斗中,第 13 师被红二十五军歼灭一个团,黄承谟在战斗中因伤重不治而身亡,终年 32 岁。
黄埔花名册中的黄承谟
23、第 52 师 156 旅旅长张兴隆
张兴隆,原名张吓八,出生年月不详,福建人,1914 年与卢兴邦等人结为异姓兄弟,从此入伙为匪。后卢兴邦受蒋军招安任第 52 师师长,张兴隆也被提拔为第 156 旅旅长。1933 年 7 月,张兴隆奉命带一个团驰援被红军围困的宁化泉上堡,结果在清流石狮岭遭红军伏击,张兴隆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打死。
24、第 54 师 162 旅旅长郭子权
郭子权,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54 师 162 旅旅长。1933 年 7 月,郭子权在湖北福田河地区率部追击红军时,突遭红军反突击,其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打死。
25、第 6 师 18 旅旅长葛钟山
葛钟山,1891 年出生于浙江天台,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任第 6 师 18 旅旅长。1933 年 10 月,在江西苏区第五次围剿中的洵口战斗中,第 18 旅被红军歼灭,葛钟山本人沦为俘虏,之后在红军大学当了一段时间的教员,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被处决,终年 43 岁。
26、第 23 军第 3 警备旅旅长郝耀庭
郝耀庭,出生年月不详,四川人,时任四川军阀第二十三军刘存厚部手下的第 3 警备旅旅长。在 1934 年 2 月的川陕苏区六路围攻中,第 3 警备旅在毛坝场地区休整准备过春节时,突遭红军袭击并全军覆灭,郝耀庭也在混战中被打死。
27、第 15 师 43 旅旅长侯鹏飞
侯鹏飞,号羽钦,出生年月不详,湖北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三期,系湖南军阀何键的嫡系将领,平时喜欢舞文弄墨,自诩为儒将。1930 年红军攻打长沙期间,侯鹏飞曾一度被俘,后又被放回,仍任第 15 师 4 旅旅长。在 1934 年 3 月的沙市战斗中,第 43 旅旅部及下属一个团遭红 17 师伏击并全军覆没,侯鹏飞本人也沦为俘虏,并在红六军团西征前夕被处决。
28、第 15 师 43 旅参谋长赵楚卿
赵楚卿,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15 师 43 旅参谋长。在 1934 年 3 月的沙市战斗中,赵楚卿与旅长侯鹏飞一起被俘,被俘后不久即被处决。
29、第 54 师 161 旅旅长刘树春
刘树春,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任第 54 师 161 旅旅长,并暂时代理师长一职。1934 年 3 月,第 161 旅在安徽葛藤山地区与红二十八军作战时被击溃,刘树春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处决。
30、陕西警备第 3 旅旅长张汉民
张汉民,1903 年出生于山西稷山,1924 年投靠杨虎城将军创办的安边教导队,逐渐成为其心腹将领,但同时也秘密入党。在 1935 年 4 月的鄂豫陕苏区第一次围剿中,时任警备第 3 旅旅长的张汉民奉命率部追击红军,结果在柞水县九间房地区遭红二十五军伏击并全军覆没,张汉民本人也沦为俘虏,虽然其曾自曝身份,但还是在被俘一个月后被处决,终年 32 岁。
张汉民
31、第 58 师 172 旅旅长李延龄
李延龄,字回麟,出生年月和籍贯不详,时任第 58 师 172 旅旅长。在 1935 年 4 月的湘鄂川黔第二次围剿中,第 172 旅在湖北陈家河地区与红二、六军团遭遇,经激战第 172 旅全线溃退,李延龄见状举着大刀杀入红军阵中,力战而亡。
32、陕西警备第 1 旅旅长唐嗣桐
唐嗣桐,1900 年出生于陕西蒲城一贫农家庭,毕业于四川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返回陕军任职,后任第十七路军杨虎城部的警备第 1 旅旅长。在 1935 年 7 月鄂豫陕苏区第二次围剿的袁家沟战斗中,警备第 1 旅遭红二十五军伏击全军覆没,唐嗣桐本人也沦为俘虏,不久后被斩首,终年 35 岁。
唐嗣桐
33、撒拉族保安旅旅长韩忠良
韩忠良,出生年月不详,循化地区撒拉族头人,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时被青海军阀马步芳任命为由撒拉族民团组成的保安旅旅长。1937 年 2 月,马家军集结全部力量,围攻被围困在倪家窑子的西路军,韩忠良在激战中被打死。
最后总结,在这 33 名旅级军官中,战绩归属西路军的有 1 名(韩忠良),归属红二十五军的有 5 名(唐嗣桐、张汉民、刘树春、郭子权、黄承谟),归属红二军团的有 6 人(向子云、徐德佐、张联华、刘正增、夏文烈、韩昌俊),归属红六军团的有 2 人(侯鹏飞、赵楚卿),归属红二方面军的有 1 人(李延龄),归属红四方面军的有 8 人(陈孝思、侯镇华、李万林、王光宗、李玉山、王藩庆、刘玉林、郝耀庭),归属红一方面军的有 10 人(葛钟山、张兴隆、周士达、杨德良、王付乾、谭子钧、王捷俊、张鸾诏、郭凤鸣、戴斗垣)。
下一篇笔者将介绍损失的团一级主官。
欢迎加入迪尔说史读者 QQ 交流群
中财所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